許多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人,因關節變形造成掌指處形成「天鵝頸」,這個現象也是本病頗為獨特的外觀變化。本病發病女性約為男性的三倍,是一種抗原的免疫反應,有一半以上病人在關節症狀出現前,先逐漸感覺全身虛弱倦怠,肌肉痠痛,食慾不振等等,持續一陣子之後才出現關節痛。而關節痛多半從小關節開始,如手指、腕、膝,直至較大關節例如髖關節。
典型疼痛感覺是關節呈現紅、腫、熱、痛、僵硬,較明顯的是關節的疼痛僵硬常常發生在早晨。若病程遷延多年,將發生關節變型僵直,肢體殘障。少數病患在得病後,病情發展緩慢,但是大多數病患病情反覆不定、時好時壞,整體而言是慢慢的惡化。
現今中醫藥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主要是使用針灸,藥物,以及外敷膏藥三種療法。中藥治療方面可選用金匱要略記載的「桂枝芍藥知母湯」;而新藥開發研究也有不錯的成效,例如海風藤,石南藤之類。另外,蠍子.蜈蚣也是十分有效的藥材,因為略有毒性,必須具備經驗的醫師,以其他藥材搭配使用,緩和毒性,並發揮藥效。
而中醫藥對於疾病治療的有效,主要還是歸功於醫師對病人的「證型」判斷是否正確。所謂證型是指「體質類型」,它是中醫治病的精髓,也關係著療效的好壞。以下簡略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體質類型與中醫用藥參考:
一、濕熱體質:關節紅腫熱痛,口乾舌燥,便秘,小便黃赤色。可使用知母.苦參.蒼朮.黃柏。
二、陰虛挾濕熱體質:關節疼痛.有時紅腫有時不腫.口乾舌燥.小便黃赤色.身體烘熱。可使用知母.熟地黃.白薇.牛膝.蒼朮.黃柏.土茯苓。
三、肝腎陰虛體質:關節疼痛,不太紅腫,甚至關節略微萎縮變形,口乾,腰痠,熱。可使用熟地黃.山茱萸.白芍.女貞子.牛膝.薑黃.忍冬.雞血藤。
四、脾腎陽虛體質:關節萎縮變形較明顯,甚至關節怕冷,倦怠,腰痠,頻尿,不振。可使用仙靈脾.仙茅.熟地黃.白朮.補骨脂.牛膝.桑枝。
針灸方面,患者能夠感受到針灸的痠麻脹痛,則療效較好 。 另外還有兩種型態的外敷膏藥,分別適用於急性期與慢性期關節炎,能降低發炎與關節疼痛,讓病人的疼痛指數與發作頻率大大減低。
平日保健必須保護受病關節,例如慢性期可使用熱敷,春冬之際更要作好關節的保暖。另一方面,適當的運動可以減輕關節疼痛外,也可增加關節活動度。而氣功,太極拳等等修煉,對於本病也有正面的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