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傷腳了不要小看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
急性踝扭傷治療淺談
您是不是有走路扭傷、運動扭傷
把握重要階段黃金期。
腳踝扭傷相信大家都發生過,不嚴重的時候可能只要揉一揉,轉個幾圈過一陣子就好了。那是因為腳踝兩側覆蓋著人體最厚及次厚的韌帶層,保護這個脆弱又事關重大的足底部關節;就像人體其他很多地方一樣,尚未發生問題以前就已經有個保護機制,只是有時候這些已經加強的保護仍然不夠用。
踝扭傷當下最明顯的是劇痛,嚴重一些會有繞著內或外踝一圈腫脹情形,再嚴重一點腫脹範圍會擴大到足背、跟腱等部位;這些通常都是韌帶受傷發炎造成的血液聚集腫脹。若是最嚴重傷到骨頭,通常就會伴隨血管破裂,使得傷部表皮有一層日益擴大明顯的瘀青。
發生初始,冰敷或是藥膏能夠幫助紓緩劇痛,但通常無法對於腫脹情形做到有效的消腫。有這樣腫脹難消狀況就算是嚴重,就建議求助醫師了。
消腫最好的手段是加壓,用物理限制強制將瘀血驅離腫脹部位。如果配合活血化瘀,涼血止痛的口服中藥,就能夠內外兼顧,會有很好的消腫止痛功效。
如果再嚴重點關節明顯變形,或是瘀斑已經出現的腫脹,就建議謹慎些去照X光,確認是否骨折骨裂,或是骨頭偏移,治療上有X光的定位會更準確。中醫也是能做骨折固定,而且是活動式,復健期比鎖死的石膏固定來的短暫甚多。
挫傷初期一週到兩週的時間是消腫最重要的黃金階段,一來腫脹瘀血拖久了會僵化,後期會變得很難消,必須使用破血藥幫忙,有時候也不一定能消乾淨。二來早一日能夠將瘀腫消乾淨,就能早一日進入調正筋骨階段,可以避免很多後遺症的發生。
踝關節扭傷的筋骨錯位,以跟腱牽扯小腿部或腓骨位移牽扯最為常見,這些相對比較好處理。比較難處理的是跖骨或是跗骨的位移,以舟狀骨和骰骨較為常見,這種小型位移平常比較難被發現,但殘留的疼痛和行走不穩等只有自己知道的症狀往往都是出在它們身上,進一步會影響整個足弓的形狀,影響走路姿勢,有這種狀況就是盡早手法矯正,減輕疼痛之外也減少同隻腳再次發生跌仆的風險。
踝關節扭傷最嚴重的後遺症其實是一開始處理不善,將瘀腫一直留在腳踝部,變成慢性發炎,不只疼痛,有一層發炎韌帶包覆的腳踝也會讓推拿難以抓準已錯位的部位,偏偏這些腫脹積年累月變得很難消除乾淨,治療就不易進行。
道德經: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用這個標題開始,作為這裡第一篇文章;所有難以治癒的病都有它最初時簡單的型態,把握這個階段除掉病根,身上就不會有治不好的大問題。
往後將會不定期在這裡寫些治療上的心得,與大家分享之,望有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