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醫淺談什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內的孔隙變大變多也就是說骨小樑量減少,骨皮質變薄,換句話說,即是外觀看起來一樣大小,但是骨骼密度變小質量減少,也就是單位體積骨骼所含的礦物質量減少,當骨骼密度下降到臨界值以下時,即可起骨折。
二、「骨質疏鬆症」會出現什麼症狀?
1.腰酸背痛
2.容易發生骨折
3.會駝背,脊椎或關節變形
三、那些人比較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
最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包括有:更年期停經或卵巢切除等婦人,主要與雌激素合成量突然減少有關,體內破骨細胞活性增強。七十歲以上之女性或八十歲以上之男性乃體內造骨細胞活性減弱,結果合成骨量減少。若營養不均衡,維生素缺乏或平時鈣攝取量較少者如素食或不喝牛奶,缺乏戶外運動,長期坐辦公室或生活緊張壓力大的人,抽煙,喝酒或常喝大量咖啡者,也有因遺傳因素、種族差異,內分泌疾病,長期臥床病人,胃切除,洗腎病人,肝臟病,重金屬污染,長期服用如類固醇、利尿劑、制酸劑、抗痙攣藥、甲狀腺劑藥物者。皆比較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症。
四、中醫對「骨質疏鬆症」的看法
中醫裡骨質疏鬆症與中醫的「骨痿」相類似,認為是氣血不足,長期過度勞動.或大病後,引起腎精虧損使骨枯髓減所致,它的病理機轉主要與腎虛有關,因為中醫講腎主骨,腎虛則骨不壯,筋不強,所以骨質疏鬆症容易骨折,另外,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痛,而骨質疏鬆症的臨床症狀以腰痛為主,所以病因也與腎虛有關。
五、「骨質疏鬆症」的治療
中西醫學理論雖然不同,但對治療皆有不錯之效果,可以互相配合應用。常用的西藥有:維生素D、鈣片、雌性素、抑鈣激素等,至於中醫的治療多由補腎著手,常用的藥物有:熟地、山萸肉、何首烏、枸杞子、龜板、杜仲、巴戟天、淫羊藿、山藥、胡桃肉、准牛膝、鹿角膠等,紫河車、覆盆子,常用的中藥方劑有:加味青娥丸、龜鹿二仙膠等。此外,也可併用針灸及食療,運動,方法來增強骨骼健康,但無論是使用那一種治療,請先與醫師討論後再選用,均勿擅自購買服用,以免發生副作用。
六、中醫食療「骨質疏鬆症」
1、黑豆排骨湯:黑豆半斤、尾冬骨半斤,煮熟後服用。
2、芝麻丁香魚乾:丁香魚乾半斤、黑芝麻一兩、薑、蒜頭、糖、沙拉油。
3、百合蓮子湯 :百合6克、乾蓮子6克、桂圓二顆、冰糖少許(為一次之食用量)。
4、龜板碾碎為粉末,每次用5公克,與當歸、芍藥、川芎、地黃各5公克混合,加水溫
熱,一日分三次服用。
|